• <rp id="tzr4y"></rp>

    <dd id="tzr4y"></dd>
    1. <tbody id="tzr4y"><track id="tzr4y"></track></tbody>
    2. <rp id="tzr4y"><object id="tzr4y"><u id="tzr4y"></u></object></rp>
    3. <progress id="tzr4y"></progress>
        • 歡迎訪問中國光電光電子行業網! 主辦單位: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
        車載HUD(抬頭顯示)技術及產業發展現狀
        發布時間:2022-10-21    來源:網絡搜集   閱讀次數:3477 分享到:
        HUD(Heads Up Display)抬頭顯示儀是通過將車速、油耗、發動機轉速等重要的行車信息實時顯示在前擋風玻璃上,避免因駕駛員低頭、轉移視線等帶來一系列安全隱患的一套顯示系統。

        主流的HUD技術主要分為C-HUD、W-HUD和AR-HUD三種類型。C-HUD的投影形式是通過一塊半透明樹脂進行成像,投影范圍較小,內容較少且比較簡單,存在鏡片和玻璃色差,目前已經逐步退出市場。W-HUD是通過光學投影的原理,將行車信息投影在擋風玻璃上,投影范圍較大,內容較多,圖像更加清晰。AR-HUD增強了汽車投影與現實路況的互動性,融合實景和車載功能,將虛擬導航信息疊加到實際行駛道路上,直接高效地獲取道路信息,投影質量高,研發難度較大。

        發展歷程
        HUD最早是用于軍用戰斗機上的顯示系統,戰斗機飛行員不必低頭就能在風窗上看到所需的重要信息,保證了飛行的安全性。1988年,通用汽車首次在其發布的新車上使用了HUD抬頭顯示器,這款叫做“Oldsmobile Cutlass Supreme Indy 500 Pace Car”也成為了世界上首款使用HUD的汽車。盡管最初的汽車HUD顯示信息有限且顏色單一,但這種技術還是令當時的人們驚嘆不已。然而,受光學技術發展和自身成本的限制,HUD技術在之后的20多年時間里一直發展緩慢;直到近年來,AR技術的發展和W-HUD顯示效果、成本的改善才讓HUD技術重新引起大眾的關注,HUD在技術的推動下迎來了快速發展期。

        汽車的智能化和網聯化成為了未來汽車行業發展的趨勢,汽車的許多零部件都在朝著智能化方向發展。國家也在積極推動汽車智能化技術發展,2020年以來,工信部等部門發布了多項推動汽車智能化發展的政策,在2021年底發布的《關于促進道路交通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和應用的指導意見》中,融合感知、車路信息交互、智能路側系統等技術作為未來智能交通發展的重點被提及。車載HUD作為汽車智能化的一個重要方式,將在未來乘上我國汽車智能化發展的東風,助力智能交通體系的建設。

        隨著汽車智能化的發展,HUD逐漸成為高級輔助駕駛系統(ADAS)和無人駕駛領域的熱門應用。HUD在汽車上使用越來越普遍。車載HUD的應用減少了因低頭查看信息而導致交通事故的可能,縮短了駕駛盲區時間,可以有效提升行車的安全性,并且提高汽車駕駛的科技體驗感。

        HUD作為中控屏、儀表盤之外的第三塊視覺顯示屏,近年來整體發展態勢良好,根據中國汽車工業信息網的數據,2021年中國HUD功能裝備率達到約6.8%,高于手勢控制、后排多媒體和后排液晶屏等座艙功能裝備率。

        中國主流合資、自主品牌均已開始裝配HUD。其中蔚來HUD裝配率最高,達到了52%,其次是寶馬,HUD裝配率接近40%,其他品牌裝配率均在20%以下。自主品牌中,吉利、長城HUD裝配率接近,均在10%以下。

        HUD市場需求規模逐年上漲。根據數據統計,在全球市場,2019年全球乘用車前裝HUD市場空間約為84.60億元,預計2025年上升至447.3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1.99%。在中國市場,2019年中國乘用車前裝HUD市場規模約為5.44億元,預計2025年上升至196.8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為81.86%。

        HUD市場中,C-HUD由于成像效果較差、顯示內容少等原因已經基本退出市場,AR-HUD由于成本較高,技術還不成熟等原因尚未量產落地,W-HUD在技術方面比較成熟、顯示效果較好、價格適中,已經成為我國HUD市場的主流產品。根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的數據,2021年前三季度,我國HUD市場中,W-HUD方案占比超過90%。

        HUD的主要設計原理是離軸三反射鏡光學系統,即圖形顯示器(PGU)產生圖像——小反射鏡折轉光路——大反射鏡反射放大——風擋玻璃反射進入人眼成像。隨著市場需求追求更長VID(即虛像距離,指圖像到眼睛的距離)和更大FOV(即視場角度,指人眼可觀察到到部分的邊緣與人眼瞳孔中心連線的夾角),第二級大反射鏡需要做的很大,導致加工難度成倍增加。

        HUD反射鏡公司采用塑料注塑成形方法生產,注塑工藝生產加工環節收縮率高、尺寸穩定性差,對企業設備、技術及工藝要求極高,而大鏡片在制造過程中對容差的要求更加嚴格。

        HUD主要由影像源(包括芯片)、光學鏡面(包括LED光源)等組成,其中影像源占據HUD總成本的50%,影像源作為最核心板塊技術大多都被國際企業掌握,顯示技術方面國內也僅在LCD技術相對成熟,其他顯示技術仍處于發展期,技術尚未完全成熟,導致國內整體HUD企業議價能力較弱,國際上有德州儀器與愛普生具備自主生產的能力,國內相關企業正在迎頭趕上,如華為、光峰、華陽等企業均在成像方案有所突破。

        HUD所用投影光源技術發展情況

        隨著HUD投影技術解析度提高,更多的路況和導航信息也可以被HUD投影,因此,增強現實AR的概念也被套用在了HUD上,“AR-HUD”也應運而生。

        今年6月,被理想汽車CEO李想稱為“500萬以下最好的車”的理想L9正式發布。比起“傳統的”新能源汽車,搭載了五塊屏幕的理想L9被戲謔為“一車全是屏幕”。理想L9五塊屏幕的其中的一塊,便是來自FUTURUS未來黑科技公司提供的AR-HUD套件。該公司提供的AR-HUD,其PGU采用的仍是較為傳統的TFT技術。

        關于TFT技術,舜宇光學子公司舜宇車載光學總經理裘文偉曾經在公開場合表示,雖然此前90%以上的HUD采用的是TFT的技術,但因TFT成像原理仍然是背光成像,覆蓋的液晶會擋住一部分光源,所以亮度不夠。此外TFT對工作溫度要求較高,且HUD靠近發動機,極端高溫環境下較難提高流明水平,而AR-HUD對亮度和解析度都有相當高的要求。

        目前,HUD市場主要看好兩種反射成像技術路線,分別為德州儀器(TI)主導的DLP路線,以及華為華陽瞄準的LCoS路線。

        投影領域最大的兩個競爭路線是DLP路線和LCoS路線。LCoS技術其實在一九九幾年就已經出現了,開始主要應用在背投電視上,但在最主要的投影的運用上一度落于DLP的下風,只是在一些高端領域還保有一些份額,所以這幾年聲量不大。DLP路線在亮度上有優勢,在同等能耗下LCoS的亮度略低,這種亮度差距在投影和背投電視上的會很明顯地影響消費者的選擇,但是在解析度,特別是1080P以上,LCoS有優勢。

        與LCoS百家爭鳴的狀態不同,DLP路線自誕生以來,仍被美國德州儀器公司完全獨占。DLP光閥是TI(德州儀器)全自主研發的。但在給客戶供貨的時候,德州儀器都只允許對方購買他們的‘黑盒子’。這個黑盒子是不能拆解的,不能自定義光機,當前沒什么人研發DLP,德州儀器是一家獨大的狀態?!昂诤凶印边@個提法,似乎也成為了行業人士對德州儀器DLP組件的昵稱。

        隨著智能化電子時代的到來,全球芯片需求大增,加上疫情影響物流,芯片短缺大潮撲面而來。另一方面,已經壟斷高性能投影儀光閥市場的德州儀器DLP光閥不斷被應用于更多的場景之中,“斷供潮”導致下游應用端企業時不時出現缺貨困境。業內人士看來,主動放棄沿用多年的DLP技術投影儀,改投LCoS懷抱,本質上還是由于DLP的全球性缺貨所導致的。

           車載HUD在能耗指標上的敏感并不高,LCoS的反射投影模式允許其可以無太多顧忌的提升流明。所以相比家用商用投影儀設備,車載HUD在于LCoS技術應用上似乎更為合理。
        雖然DLP斷供導致投影光閥出現缺口,2021年大部分的投影光閥缺口都被更傳統的LED路線所填補。在這中間,LCoS路線并未在DLP斷供大潮下打出翻身仗,主要還是因為LCoS產業鏈的玩家本身便不多。

        2020年,慧新辰稱其自主研發的中國首顆LCoS芯片即將進入量產。此后,飽受DLP光閥供應煩擾的極米科技創始人鐘波公開表示,一直在關注慧新辰的LCoS芯片,公司也正在對其LCoS芯片進行測試。

        慧新辰與中國首個LCoS公司長江力偉頗有姻緣,后者2011年開辟首個LCOS生產線,但因市場需求不濟于2017年申請破產。2018年,慧新辰以低至300萬元的價格將長江力偉生產線納入麾下,成為了LCoS第一股。據報道,此后晨鑫科技披露慧新辰與極米科技簽訂協議,雙方約定光機產品研發樣品驗收合格后一年內,極米科技向深圳慧新辰采購數量不低于100萬/年的LCoS芯片。然而至今極米科技的產品仍然以DLP路線為主,公開資料也無法查實兩者合作的后續結果。此后,晨鑫科技經營情況急轉直下,因游戲業務拖累,晨鑫科技近年持續大額虧損,芯片業務雖然盈利,但收入規模和利潤能力尚不足以支撐公司發展。今年4月,由于再次出現大幅虧損,晨鑫科技被正式確定退市。

        對于華陽集團和華為來說,車載HUD確實給了LCoS的未來一個新的可能。然而在光明前景中仍有陰影,LCoS產業鏈玩家稀缺,市場認知不足的問題,仍然是其發展的障礙。LCOS的蛋糕還沒做大,市場沒有充分被挖掘之前,仍然希望更多的玩家能夠進入這條領域。

        AR-HUD成未來趨勢

        AR技術的發展讓車載HUD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結合車身的傳感器,AR引擎可以對車輛周邊的環境進行實時的建模和渲染,在更大的屏幕范圍中為駕駛員提供必要的路面信息,如車道轉換、高速出口,甚至還可以和車內的娛樂系統結合,進一步拓展到社交、購物等功能。

        行車整體安全性的提升也是AR HUD最重要的使命之一。當人們在看導航時,如果路上發生了突發的情況,人的大腦需要2秒鐘來反應。在使用了AR HUD后實際上就沒有了這個時間差,因為所有的信息都是呈現在同一塊屏幕上的。

        AR對于光學的要求非常高。盡管不像AR眼鏡那樣需要將復雜的光學結構集成到小型的一體機中,但同樣需要軟件+硬件結合的AR HUD,在光路設計、建模算法、設備體積、信息篩選等方面也并不容易。

        HUD與座艙的深度融合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座艙電子解決方案和ADAS整體解決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與W-HUD以及C-HUD相比,AR-HUD在顯示信息內容、人機交互性和可視化等方面均有較大的優勢,隨著AR技術的發展和AR-HUD成本的下降,AR-HUD將會成為未來HUD行業的主流產品。
        免責聲明:來源標記為網絡的文章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協會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1年度中國光學材料及元器件行業發展概況【節選】

        2021年,不僅是光學材料-光學元器件-手機\安防\投影等應用這條產....

        10-25

        中國光學顯微鏡市場概況

        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光學顯微鏡制造中心,同時受益于科研機構、醫....

        04-08
        行業分析
        光電新聞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版權所有@2023
        010-84321456/1457
        coema@coema.org.cn
        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四號中國電科十一所園區
        h18动漫在线观看动网站
      1. <rp id="tzr4y"></rp>

        <dd id="tzr4y"></dd>
        1. <tbody id="tzr4y"><track id="tzr4y"></track></tbody>
        2. <rp id="tzr4y"><object id="tzr4y"><u id="tzr4y"></u></object></rp>
        3. <progress id="tzr4y"></progress>